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,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“十三五”规划收官之年。面对新形势、新任务,唯有实干苦干,才能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形式主义损害的是党员形象,啃食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安全感,侵蚀的是党群干群关系。基层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接触最为密切,他们的一言一行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,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基层形式主义,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法保障。
破解形式主义,关键在找准“病灶”,有的放矢。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只表态不落实、工作浮于表面等,而对此感触最深,也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。广大纪检监察机关要伸只脚到群众中去,多开展随机调研、蹲点调研、解剖麻雀调研,紧盯重点、瞄准焦点、直击痛点,从事实中寻找答案。
破解形式主义,要从自身做起。监督检查过程中,要力戒搞形式、走过场,轻车从简、不搞层层陪同,不作秀、不走“经典路线”。注重方式方法,杜绝形式主义的监督,不搞过度留痕式监督,既善于发现问题,又不给基层党员干部增加负担。
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,要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全面检视、靶向治疗,切实为基层减负,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。纪检监察机关只有以问题为导向,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才能让基层干部不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、数据造假、盆景打造,追求形式上的出彩上。